找到相关内容396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于君方:《伪经》与观音信仰(2)

    嘱以拔济生灵」  。乃以净瓶甘露水起灌吾顶。但觉心身清凉,万虑俱寂  ,忆念明了无所遗忘,遂出经一卷,令吾随口诵之,即  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也。吾诵一遍大义麤通,诵二遍了然  开悟,三遍记忆无遗。观世音...

    于君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273944.html
  • 国立故宫所藏《善逝宝经广示日光目录》述要

    rigs gtso-bor ston-pavi rgyud):《金刚甘露本续王》(rdo-rje bdud-rtsivi rgyud-kyi rgyal-po)。  (五)主说莲花舞自在族本续(pad...snying-rje rol-bavi rgyud)。  (四)甘露功德本续(bdud-rtsi yon-tan-gyi rgyud):《一切甘露五自性大成就近心最胜本续》(thams-cad bdud-...

    胡进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4773957.html
  • 澎湖宫庙小法的普唵祖师之探源

    动土任兴工 不问方隅并禁忌 圆光灵法妙如云 万亿诸天常守护 百万火首金刚将 梵王帝释常佐助 布常光洗点甘露 一切众生皆得度 惟愿古佛降临来 神丘...

    吴永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073970.html
  • 早期佛经中的派生词研究

    主谓结构,而是一个前缀了。  下面我们且举出一些早期佛经中带「自」字前缀的例子:  自然  1.无我无欲,心则休息。自然清净,而得解脱。(一○三/佛说圣法印经)  2.往古天地始成之时。地出自然甘露之...

    竺家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174006.html
  •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

    曰偈,积偈六百而俱舍成,曾无几时,咨嗟谤  大,割舌赎愆,方欲坛囗遽尔掊帜,万古不祧,何足谈矣﹗  唯识摄论,宝性甘露,奴其所主,臣其所天,无上无容,失  所尊矣。心所非假,处义非假,除是以外,大本大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3.html
  • 宗萨亲波切著:造作与无常(2)

    ?王宫内外并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逃避死亡。即使耗尽王室的财富,也不能为他延续生命一分一秒。他是在追求长生不老吗?我们都知道那是枉然的。我们对希腊神话中的永生神祗、盛满不死甘露的圣杯(Holy Grail)...

    宗萨亲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3874339.html
  • 佛教偈颂——中国诗歌的奇葩

    充满甘露钵。  两足不变跏趺坐,三种法衣美妙身。  圆满一切相随好,圆觉五身胜本性。  现而无有自性者,心间月上红舍(hrih)字。  根本咒文右围绕,由其发光诸善逝。  如同所修迎请入,乍、吽、瓦m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274534.html
  • 智顗「四意消文」的解经方法论

    不见,慈善根力远而自通,感应道交故,用因缘释也。夫众生求脱此机众矣,圣人起应亦众矣,此义更广处中在何?然大经云︰慈善根力有无量门,略则神通。若十方机感,旷若虚空,今论娑婆国土,音声佛事,则甘露门开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074723.html
  • 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

    得道,何处安一切智,未   5.者,但使降魔独悟,即一时具一   6.《维摩经》云:“始在佛树力降魔,得[甘露灭觉道成。]”(注: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卷上,《大正藏》第14册,台北:新文丰出版公司,第538...

    刘永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574812.html
  • 《智悲精滴》——末世众生现形

    利益就不顾因果,即使为此落得个身败名裂、恶行累累也在所不惜。 此外,古人也愿意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,接受他人的忠告。今人却对这些逆耳的忠言无法容忍,只愿听到一片赞美之声。许多人一旦受到恭维,便如饮甘露,...培养后学,并千方百计地用佛法的甘露,清洗弟子无始劫以来的障垢,他们传授佛法的恩德的确不可思议。然而,很多人对此却满不在乎。他们非但不能知恩图报,反而要颠三倒四地扰乱上师的心,这些人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诽谤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876317.html